常识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全球生活新门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称,经调查,BBC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有关内容严重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不符合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落地条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

时间:2023-11-01人气: 作者: 佚名

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称,经调查,BBC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有关内容严重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不符合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落地条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

我看外网的经验是,BBC中国新闻纯粹是找不愉快,看着恶心的那种。他不是骂不骂人的问题,他是好的坏的事情都能换个奇特的角度恶心一下。CNNFOX都比他素质高,布赖特巴特都说的比他有道理。魔怔至此,BBC现在也是咎由自取。

转过来想,BBC的魔怔化正是体现他逐渐要从一份世界性报纸退缩回一国的报纸的必然趋势。曾经的BBC要充当世界性帝国的喉舌,曾经要充当美英特殊关系的喉舌,充当欧洲的重要话事人,充当中国进入欧洲的核心渠道,他的新闻取向仍然是世界性质的,尽量不那么恶心人。

但是脱欧协定已经签完了,北爱尔兰已经脱英,在不远的将来,苏格兰也会脱英,BBC必须要从世界性报纸转向三流小报,不然太费钱。你想,三流娱乐小报怎么养的起驻外记者呢?他也没必要养昂贵的驻外记者,那些随时能“采访”的民运分子和“汉学家”比较省经费嘛。更没必要去做吃力不讨好的纪录片了,太贵。转载别人就行了。就好比New York Post 和 Washington Journal,一个是地方性小报,一个是世界性大报,了解世界大事看NYP就是浪费时间。以后了解世界动向,除了看美国中国俄罗斯的大报纸以外,看欧盟的报纸更好,BBC请降等。

PS:最新消息,英国2020年GDP整整下跌了9.9%,破了300年的历史记录,英国也应该逐渐回到其应有的地位去了

清理英国媒体在国内的影响力意义极为重大,举个例子,世界大学排名这种零成本写个表格,就能让我们的高等院校把巨量资源投注到与教学科研无关的事务上的破事,最初就是泰晤士报搞出来的。

借这个话题多说两句,我一直说英帝国是崩溃的最惨烈的普世帝国,但英帝国具备一项近现代普世帝国普遍不具备的能力,可以称之为理藩能力。

所谓理藩能力,就是基于对某一地区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渊源的深刻理解,彻底并充分的掌握该地区的社会运行规范,然后通过正确运用这些社会运行规范,仅仅依靠帝国提供信用背书和一点点物质支撑,就足以深度介入乃至于掌控当地的一般政治实践和一般社会实践,从而让当地居民在帝国有需要的时候,服务于帝国的利益。

这种基于对当地社会的深刻理解,去低成本高杠杆的维系帝国对遥远地区的影响力,仅仅利用一点点物质投入就能建立有效海外统治的能力,我称之为理藩能力,英帝国,是近代以来理藩能力最强的普世帝国,和它相比,美国在这方面的蠢笨无能仿佛得了三十年的脑血栓。

英帝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殖民统治,都是基于这种卓越的理藩能力,比如对印度,对大清,对南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

阿拉伯的劳伦斯堪称英帝国理藩能力的杰出代表,帝国仅仅派遣了一名情报军官,提供极为有限的武器援助,依靠劳伦斯对阿拉伯社会和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就成功动员起了原本一盘散沙的阿拉伯部族发起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不仅牵制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量兵力,还瓦解了奥斯曼土耳其对中东的有效统治,为战后利益划分提前布局。

这种卓越的理藩能力,让英国在近代以来的国际博弈中获益良多,是英帝国凭借本土不大的体量,得以维系世界帝国统治的主要支柱。

再比如英帝国在布尔战争时期,也曾经成功利用布尔人和祖鲁人之间的矛盾,动员起大批祖鲁部落参与到对布尔人的战争中,英帝国曾经与祖鲁人为敌(甚至把帝国和祖鲁的战争拍成了电影),但依靠强大的理藩能力,居然能与祖鲁人达成谅解,共同发起对布尔人的战争,祖鲁人在布尔战争中出力不小。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在印度,大清等地看到,英帝国仅仅依靠一点点自己的代理人和不多的物质支撑,就可以让当地人在相当程度上服从自己的统治,接受自己对当地一般政治实践和一般社会实践的深度干预,并且面临的政治阻力总体而言不算很大,真正做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种理藩能力,历史上也有许多国家和文明具备过,但往往高度依赖执行者个人的能力,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因人成事的特征,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班超,王玄策,再比如古罗马的西庇阿,还有上面提到的劳伦斯,甚至旧日本帝国的土肥原贤二也算是个中翘楚。

这种理藩能力的强大,甚至能为本土提供有效的权力支撑,比如凯撒在高卢的成功理藩,反而让高卢地区的力量成为自己在罗马城内的权力来源,比如当代的普京,普京对达吉斯坦的成功理藩,成为自己坐稳俄罗斯联邦总统宝座的重要支柱,前段时间被美国炸死的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也是类似例子。

中国在安禄山之后,基本上失去了这种理藩能力,明朝初期实力炽盛,混一海宇,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但总体而言依旧不如汉唐,政治问题比实力问题要大,而且大的多,现代中国在东南亚外交中的惨烈失败,就是这种理藩能力缺失的直接表现。

大多数此类理藩能力经常具有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因人成事的特征,唯独英国,只有英国,真正实现了理藩能力的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彻底摆脱了因人成事的局面。

这才是第二代日不落真正的帝国底蕴!

彻底了解这种理藩能力是很困难的,我个人仅从自己观察到的一些方面谈一谈。

其一,英帝国非常擅长以历史和人文为主轴,对“藩地”的社会运转模式和内在行为规范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行为规律,寻找介入当地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正确切入点。

纵览英帝国的殖民史,你会发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甚至于考古学本身都成了殖民时代的一种模因符号,穿着短袖衬衫和短裤,戴着圆帽子和夹鼻眼镜,梳着英式小胡子,有一大堆武装雇佣兵保护,雇佣当地人做向导或者扛包的考古学家甚至成了一种脸谱化的标准形象,出现在各种以考古为题材的文化产品中,这些人上天入地,无所不在,从埃及的木乃伊到敦煌的壁画,从玛雅的水晶颅骨到西班牙的沉船,他们在攫取各地的文物古迹时,往往也在这一过程中对当地的历史脉络和社会现实有极为深刻的理解,随后,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帝国殖民力量在当地的介入提供突破口,他们自身也可以成为帝国和当地沟通的桥梁,他们在考古过程中在当地建立的社会关系,也能为帝国的殖民提供诸般便利。

其二,英帝国对“藩地”社会模式的研究和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理性和客观,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有效排除自身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偏好,并在实践中完全代入到当地的文化语境中,不会陷入推己及人的误区,更不会把对方的社会运行简单嵌套到既有社会模型中,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鸡同鸭讲。

可不要小看这种能力,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比人和狗的区别都大,能够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刻理解一个地区的社会模式,还能避免对既有社会认知形成路径依赖,这种能力是非常强大,非常巧妙的。

当然,这不是说英国人就没有文化傲慢,实际上他们的文化傲慢根深蒂固,他们自居文明而对所谓“不开化社会”的鄙夷深彻入骨,但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把自己完全代入到当地的社会模式中,就像阿拉伯的劳伦斯,他在内心深处可以保持着一种微妙的优越感,但为了笼络当地的阿拉伯部族,他可以和他们同吃同穿同住,了解他们的习俗,按他们的规矩办事,说他们的语言,用他们听得懂,看得会的办法去协调多方关系,最终把他们凝聚起来,进行动员。

这种在优越感和接地气之间并行不悖的能力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必须是要建立在对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具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

另外,他们在深入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脉络之后,还尤其重视培养当地社会精英对英帝国的文化向心力和生活方式认同,一些地区甚至进一步培育出了对帝国的国家认同,形成了以说英语,穿西装,戴领结,吃西餐,接受英式教育,模仿英式行为习惯,争当精神英国人,人均假洋鬼子为荣的社会氛围。这在大大降低统治成本的同时,还增幅了帝国从当地攫取的利益,例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甘地,早年就是一副十足的假洋鬼子派头。

其三,以综合手段塑造当地社会的行为模式,驯化当地社会,使其一般社会实践宏观而言符合帝国利益,同时适时并适当的展示帝国力量,增强帝国背书的可信度,笼络合作对象,排挤敌对势力,拉一派打一派。

例如英帝国在对清朝进行殖民的过程中,就避免了直接动摇清朝的统治阶层,而是准确认识到了干预清朝政治实践的关键节点是财政问题,随后通过海关税务总司赫德,把持操控了财政工作这一关键,继而实现了对当时中国的有效殖民。

另一方面适当保留甚至升级了清朝的武装力量,避免清朝统治集团的抗拒和反感,维系了清朝对中国半殖半封统治秩序的总体稳定有序,打压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潜在竞争对手,让清朝成为在华殖民统治的代理人,这在降低了殖民统治的社会阻力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统治成本。

这种通过合理利用/激化当地代理人与统治对象之间的矛盾,让代理人对英帝国的扶持产生依赖,把当地人对殖民统治的反抗通过代理人消化在当地,避免波及帝国本身,以至于殖民地改朝换代之后都能继续维持在当地的利益,维护帝国在当地的利益,让代理人职能继续延续下去,这是英帝国对世界的统治过程中屡试不爽的手段。

英国人对这种理藩能力的认知,运用,理解已入化境,乃至于形成了一种政治本能,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特质和社会传统,其影响之深远,早已不限于大国博弈范畴,而是进入了社会生活乃至于文化产品领域,包括BBC,泰晤士报这类英国媒体,它们在世界舆论场上与英国自身体量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力,就是这种强大理藩能力在帝国崩溃后为英国本土留下的遗泽。

实际上,英国文化体系下的文化产品大多具有这种理藩特质,比如英国古墓丽影系列游戏中的重生三部曲,第二部《古墓丽影:崛起》里,主角劳拉就是通过考古探险,发现了高加索地区的古罗马遗民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脉络,依托这些知识成功与当地居民建立同盟,最终击败了入侵此地的宗教组织圣三一,如果说这还是外人联络土著人打败另一群外人的话,那第三部《古墓丽影:暗影》里更进一步,劳拉通过考古探险,探寻了玛雅,印加和阿兹台克的历史文化脉络,找到了南美古文明的后裔和失落的帕依提提王国,她通过完成一系列试炼,获得了帕依提提王室认可,随后又通过仪式和试炼获得了圣地守护者和女祭司的认可,最后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库库尔坎教团,最后杀死了库库尔坎教团的领袖阿玛鲁,并代替战死的帕依提提女王成为了月亮女神,随后被献祭给了太阳,从此获得了崇高地位。

这种高等文明的外人与一部分土著人联合,击败另一群土著人,获得崇高地位的故事,堪称对英帝国理藩能力的最佳写照,而主角劳拉·克劳馥也恰好是英国考古世家,有伯爵头衔,家里有无数考古藏品,可以脱产从事探险考古工作,简直可以说是对英帝国理藩传统的人格化。

其它国家极为缺失的理藩能力,英国人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已经到了可以做成游戏来玩的地步,你可以想象这种理解已经到了何等地步?这也是我一直说英国的外事能力领先美国这种草包一个时代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英帝国凭借理藩能力建立的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和政治向心力,是英帝国崩溃后英国维系大国地位的关键支柱,BBC造谣的广泛传播,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对我国高等学府的严重干扰,所谓的BNO护照,这一切都是这种帝国遗产在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表现形式,从哈利波特到唐顿庄园,从战锤40K到古墓丽影,英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带来的英国文化产品在全球的畅通无阻,甚至于英语文化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被不同文明共同接纳,正确理解的话语体系,都是这种理藩能力留下的遗产,需知世界上绝大多数文明要想做到让其它文明正确理解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很难做到,我们经常会觉得其它文明多有迷惑行为,而其它文明眼中我们的行为其实也同样迷惑。

但英国人已经做到了在普世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文明都能正确理解自己的表达方式,接纳自己的话语体系,甚至于反过来影响到了其它文明的表达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超强的域外投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对其它文明相对客观,相对理性的深刻理解。

这种跨文明的认知能力算是英国的独门绝技,然而承袭了英帝国大部分遗产的美国虽然和英国系出同源,在这方面却做的无比拙劣,甚至可以说是不堪入目,事实上,美国社会普遍对英国抱持有一种奇特的文化仰视情绪,尽管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胜过英国。

因此,拔除英国媒体在国内的布点,其意义是极为重大的,它可以算是中国开始有意识的清除英国这种理藩能力在殖民时代于国内留下的深远影响,扫除英帝国旧时代殖民遗产,消灭文化殖民的关键一步,中国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同样也受到了英国这种文化辐射和政治向心力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的严重程度只需要看看南方某地近些年的乱局便可见一斑。

毕竟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和美国人会去刻意模仿所谓的“伦敦腔”,还为此觉得倍有面子。

谢邀。

BBC发了一份回应声明,其中提到:

“BBC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闻机构,我们公正公平地报道全球事件,没有任何畏惧或讨好。”

你知道下面骂得最欢的是谁吗?

中东人民。

单是BBC从不提以色列摧毁巴勒斯坦人定居点这事,就足够中东人民骂BBC十年了。


新闻专业主义有很多值得尊重的标准,也诞生了很多堪称人性之光的伟大记者和报道。

我个人尤其敬佩战地记者,握着麦克风扛着摄像机向流弹冲去。

但作为整个行业而言,新闻业和广告业没有本质区别。大家都是做影响力的生意,而且都得为金主爸爸服务。

BBC的经费来源是“公共资金”,由政府向有电视机的民众强制征收“执照费”而形成。因此拥有这种征收能力的带英政府,就是BBC的金主爸爸。

“独立运作”这个词听听就好。

所以当带英作妖折腾我们时,对BBC进行对等报复完全合理。“带英政府不发CGTN牌照关BBC什么事”,这种说法没有意义。


大概是国力使然,带英现在长袖善舞的能耐,真不如以前。

照理来说,脱了欧,身段应该更灵活。这边帮中国资本进入欧洲,那边给美帝站站台,做个放大版的新加坡,多自在。

偏不,就是丘吉尔附体,就是要新冷战。

指望通过加速中美矛盾,让远方的俩巨人打起来,减轻自己的战略压力,甚至加重自身的分量。这也算是大陆均势失败后,新的“中美均势”吧。

可...可你的产业结构,和美帝高度相似呀。

老欧洲都明白自己真正的整体竞争对手是美帝。老毛子的能源和火力,中国的市场和产能,都是老欧洲需要的。所以嘴炮天天打,买卖害得做。

带英你要干嘛?和华尔街抢客户?和洛马抢订单?美帝也在靠国家采购来振兴经济,这钱不会分给你哒。

要是松散的英联邦市场也被华尔街拿走,不能洗钱卖学位的伦敦,是支撑不起现在的房价哒。


冷战后的欧美主导红利,让很多欧美机构有一种错觉:我们即世界。

这种错觉在BBC们身上更严重。

中立客观第三方,在根本上是不可能的,在事实上也已经破产,连带英民众自己都不信。

毕竟你BBC老大带头给脱欧捐款,中立的立场从何谈起?

全球生活新门

但这种错觉到今天还是欧美精英层的心理主流。原因是过去30年,他们没看到有挑战能力的非欧美全球性机构出现。

确实。这种全球性机构还真得靠带英当年全球殖民的背景才能形成。

“没有人能取代我”,这种潜意识支撑了“我们即世界”的错觉。


你知道这种错觉最致命的地方在哪吗?

是,没人能取代BBC;但有可能,世界也不需要BBC?

世界当然还需要有新闻理想的记者,但这个区域化碎片化的世界很可能不再会有“公认”的全球性媒体。

增长停滞,国际竞争进入“反全球化”,区域抱团加速。统一的共识被分裂的对立利益所取代,每个立场背后都站着千万人,哪里有“中立客观”?

全球生活新门

骂名如山的川皇也有7000万张选票呐。

三大资源,暴力财力影响力。当暴力和财力已经出现明显对立时,影响力如何能做到铁板一块?

现在连印度人民都不认可BBC的报道,“公平公正”的立场到底在哪里?

这是BBC们最根本的危机。

我同意 @李建秋 的看法,英国最近的行为完全不符合现实政治的逻辑,极有可能是内部出了问题。

至于原因,我怀疑是英国的最高决策层因为脱欧事件产生了巨大的分裂,同时在脱欧后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一方认为既然脱了欧,就必须把美国的大腿抱到死,另一方则认为必须延续帝国时代的平衡战略,同多个势力发展良好关系。

而美国肯定对英国施加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以至于抱美国大腿和同中国发展经济关系这两个选项实质上已经是相互排斥的了。

英美的贸易协定到现在还没谈下来,说实话是很奇怪的,我认为之所以谈不下来,可能的理由就两个:

1,美国人真的狮子大开口,一点都不顾及自己作为老大的脸面。

2,美国方面要求英国必须交一份投名状,这份投名状可能涉及到和中国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交了以后和中国生意都做不成的那种,英国还没想好要不要交。

我估计,英国的亲美派认为,反正最后一定会抱大腿,早交晚交都是交,赶快把和中国的关系断了,以后都是美国的人了。

然后另一部分人觉得这事情还能斡旋,还能在等等看能不能搞点利益。

两方争执不下,亲美派就先想办法把和中国的关系彻底搞坏,最好搞到民意沸腾,等于是先斩后奏,做成既定事实。

我觉得这可能是最近英国人一系列行为的逻辑支点。

有人说了,BBC也报道自己不好,也报道台湾日本的负面新闻,所以BBC是中立客观的

这幼稚病言论竟然很多人赞同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撒谎高明的人总是抠细节,然后轻描淡写主体,结果就是撒谎成功率很高

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开场白总是“我对事不对人……”

一个处处偏私的人往往“我不站在任何人一边,我站在理这边……”

全世界的舆论和影视都在同情犹太人,上回有个导演“抹黑了”犹太人,下场呢?巴勒斯坦成了什么样子有人关注吗?

为什么犹大偏偏是印子钱专业户犹太人呢?

他们被塑造成了善良,守信,聪明,坚忍,受害者完美形象

没有任何带有观点的媒体能做到“客观”的,客观的东西只有描述,这样的史书谁也啃不动

BBC的套路正是狂骂自己的细枝末节,再隐晦的骂中国的大是大非

骂自己的“个人原因”,骂中国的“体制原因”

这套看清楚了就明白这家媒体有多婊

标签: 帝国   英国  

本类推荐